-
海面上的较量
“看到了那条德国人的布雷艇了吧?这家伙每天晚上都会出来。”艇长理查将望远镜递给哈克。 理查是二战期间英国北部一条小海湾的扫雷艇艇长。 海湾对面属德占领区,德国人派出一艘布雷艇在海湾布下大量水雷,英国人不时使用这条航道,便指派理查去扫雷。德国人每天夜里布雷,英国人则在第二天去扫雷。 “每天这样布雷扫雷不是很麻烦?”哈克是新调任的扫雷艇副艇长,他问道。 理查耸耸肩:“没法子,德国人每晚都往海里扔水雷...
-
海盗女王-伊丽莎白一世
1580年9月26日,用时近3年、历经九死一生完成有生第三次远洋冒险、第一次环球航行,途中对西班牙船队极尽抢掠之能事的德雷克,顾不上“近乡情更怯、不敢问来人”,率领船队甫回至伦敦普利茅斯港口,便急不可耐地向划船擦肩而过的渔夫打探:“那妇人可是安好?” 此时的德雷克尚孑然一身,他说的妇人,显非太太,是哪位女士让他如此牵挂呢? 伊丽莎白一世,他的大老板。 每一位成功的大海盗背后...
-
派的歌计
《加里波第被撒丁王国政府缺席判处死刑》--这是1834年某天法国各大报纸同时刊登的一则重要消息的标题。“缺席判处死刑”顾名思义就是在判处死刑时,被判者不在常那么,加里波第到哪儿去了,他又是何许人呢? 事情还要从报纸发布消息的隔夜说起。 那是个狂风呼啸大雨滂沱之夜。法国边防军一座楼房的二楼窗口,一个黑影暮地飘落了下来,在一刹那间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。哨兵什么也没听见,什么也没看见...
-
死在浴缸里的新娘
1914年12月,伦敦发生了一件奇特的案件。新娘玛格丽特·伊丽莎白·劳埃德溺死在浴缸里,那时她正和丈夫劳埃德在伦敦蜜月旅行。开始她感到身体不适,劳埃德陪她去看医生,后来就回到住处洗澡,却不料死在浴缸里,医生说她患感冒,加上洗热水澡,可能引起昏厥,以致溺死。管区巡官亚瑟·福勒·尼尔着手调查这个案件。房东告诉他,劳埃德在租下这套房子之前曾仔细看过洗澡间。尼尔测量结果,铁制的浴缸底部长50英寸...
-
柯伦泰的杀手锏
柯伦泰这人能言善辩,而且特别能随机应变。有一年,这位能干的女将被任命为前苏联驻挪威的全权贸易代表。上任不久,柯伦泰为购买挪威鲱鱼的事,跟精明的挪威商人谈判。 谈判是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宾馆内举行的,黑色的长条桌面两边各着双方人员。柯伦泰和那位挪威商人居中对坐。 挪威商人漫天要价:“五位数,就这个价,再低了,宁愿烂掉!” 柯伦泰不动声色,只伸出左手一个中指:“一位数,超过这个价,我到别国去进!”...
-
林德曼博士的心理实验-信念无敌
1900年初,德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样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冒险活动——独舟冒险穿越大西洋。 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,与大海搏斗就是一场生死未卜的,许多人都望而生畏。然而,一批批勇士,陆陆续续,还是奋不顾身地踏上了冒险的征程。 人们在钦佩这些勇士的过人勇气之余,无不期待他们平安归来。可随着活动的开展,人们还是失望和痛苦起来,因为噩耗总是不断传来。在这次冒险活动中,先后有100多名勇士,相继葬身...
-
松下幸之助那神一样的老婆
她没什么学历,也没有显赫的家世,选择了一段看似平凡的婚姻,但这段婚姻造就了一个世界500强的总裁。这位神一样的妻子就是松下电器的总裁夫人,松下梅野。 松下梅野过上了几乎每个女人都想过的生活:丈夫事业有成,女儿优雅有才,婚姻充满信任。作为日本“经营之神”的妻子,梅野经营婚姻也有自己的神来之笔。她以自己的智慧,帮助丈夫把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松下电器,并维持了一个庞大家族的和睦。...
-
李斯特巧荐肖邦
1831年,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,只身至法国巴黎定居。年轻的肖邦虽然才华出众,却空有大志而无施展之地,为求生计,只得以教书为生,处境甚为落魄。 一个偶然的机会,肖邦结识了鼎鼎大名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。两人一见如故,大有相见恨晚之感。当时的李斯特在巴黎上流文艺沙龙中已是名闻遇迩的骄子,可他对虽然默默无闻但才华横溢的肖邦却大为赞赏。他想:决不能让肖邦这个人才埋没,必须帮他赢得观众。 一天...
-
机敏的丘吉尔
萧伯纳,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作家,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也是世界著名的以幽默与讽刺见长的语言大师。1949年,他在排练新剧《芭芭拉上校》时,曾发了一个电报给丘吉尔,并随电报附上两张首场演出的门票。电文别有用心地写道:“为阁下保留了这两张首场演出的门票,请带上一位朋友一起光临,倘若阁下还有朋友。”电文故意运用倒装,最后一句隐含深意:你丘吉尔也许是没有一个朋友的孤家寡人。 温斯顿·丘吉尔也非等闲之辈...
-
最笨印度公主的间谍人生
1915年,印度南部的一个王公之家诞生了一个小公主,父亲为她取名努尔·艾娜雅特·汗。努尔公主7岁时,王公全家移居到了法国巴黎,努尔18岁时考入了巴黎大学,学习儿童心理学。 1940年,法国在对德战争中溃败,努尔一家只能匆忙逃到了英国。当时努尔25岁,已经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儿童读物作家。这一次“逃亡”让她尝到了乱世离人的苦楚,也使得她对当时的德国纳粹深恶痛绝。 在一次父亲朋友举办的聚会上...